购买预付卡,消费者能享受一定折扣,商家也能快速回笼资金,这看似“双赢”的举措,却暗藏不少风险隐患。商家卷款跑路的现象屡见不鲜,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美容美发等都是重灾区。
为此,王海波等19名上海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代表建议,要求给上海市预付费卡收费设定最高限额。近日,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回应。
乱象:预付费卡投诉居高不下
(资料图片)
王海波表示,他作为电台《海波热线》节目的主持人,发现预付费卡投诉居高不下。“问题集中在诱导大额消费且拒不退款。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他认为,商家利用预付费卡的监管漏洞填补资金缺口,而最终买单的则是消费者。因此上海急需对预付费卡监管作出回应。
王海波表示,去年上海教培投诉居高不下,消保委数据显示相关投诉15924件。而体育健身领域也是重灾区,以黄浦区为例,三年来健身服务类投诉案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较2020年涨幅达55.01%,而调解成功率却明显下降。
王海波建议建立涉预付卡消费行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系统,同时,预付卡备案制度应进一步完善,“大数据提前预警”,实现预付费卡发行机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管理效果。“可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分段管理,一般性小微企业一次性预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3个月或60课时左右的限额。大型连锁企业或确有经营需求的可以突破这个限额,但必须严格落实备案制,以保证金或其它方式提供等额担保。”王海波表示,为保障这类企业的正常经营,避免“一管就死”的情况,可考虑引入保证人及担保制度,在提高市场活跃度的同时,也能保证经营者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保障消费者利益。
商务委:正在探索担保制度化解风险
市商务委在答复中坦言,近年来,本市单用途预付卡市场迅速发展,单用途卡立法体系逐步完善,但发卡经营者违法违规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依据有关规定,市商务委已经组织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初步实现了“信息对接”“风险预警”“信用治理”三项制度,覆盖单用途卡监管全过程。目前,协同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归集发卡经营者违法信息,实时对发卡经营者的依法合规情形进行动态监管。平台门户网站将动态监管标识、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对社会进行公示。其中,存在绿灯、黄灯、红灯标识的发卡经营者分别赋予绿码、黄码、红码;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发卡经营者被赋予黑码。截至目前,本市共546家发卡经营者完成信息对接,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共监管预收资金约174亿元,其中通过履约保证保险方式充抵的约118亿元,通过银行资金存管的约38.5亿元,已实现了信息对接发卡经营者预收资金全监管。
市商务委表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规定:“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目前,该规定只适用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未拓展到其他行业、领域和个体工商户。
2022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新增了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的规定。
目前,市商务委正在积极探索银行保函等担保制度,给发卡经营者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风险化解机制。
市体育局:今年拟通过立法对预付资金进行监管
市体育局在答复中表示,今年是新《体育法》实施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体育法》,市体育局正在开展《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草案起草工作。根据近年来行业监管的实践总结经验,市体育局拟加强体育市场监管领域的法制建设,完善体育健身行业预收费监督管理制度。据透露,市体育局将参照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商业领域单用途预付卡单张限额的规定,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中对培训机构的规定,在《条例》草案中设置关于体育领域预付卡监管的条款,对会员卡的最长期限、私教课的收费限额等公众高度关切的问题,立法要求“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并加强立法论证和公众意见征询。
市体育局希望通过行政措施的有效干预,解决体育行业预付卡经营活动野蛮生长、市场失灵的问题。同时,充分调研合理决策,分级分类出台细则,就资金存管要求、最长年限设定、销课付费频次等具体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消费者预付资金的安全,从根本上改变体育健身行业的不良经营模式,推动体育健身休闲行业健康有序,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 陈颖婷
编辑 |谢钱钱
关键词: